小松鼠嚇了一跳,有了魔法眼鏡後,這世界看起來完全不一樣了

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

電影預告

看電影之前放一堆預告片,實在是一件很詭異的事。
你千挑萬選、終於下定決心選擇一部看起來還不錯的電影,似乎值得花掉你少少的休閒預算和僅有的空閒時間。但當你坐進電影院之後,卻照例不會看到你選的那部電影,而是先播放半小時其他電影的預告片。當然你也可以晚一點進去,但就要冒著沒看到電影開頭的風險。
好吧,還是準時進去吧,反正看預告片免費。
預告片說著這部電影是暑期喜劇強檔,保證爆笑,千萬不能錯過;你覺得好像真的很好笑。那部電影耗資千萬,劇情曲折離奇、引人入勝,又有華麗的電腦特效;你忍不住想要繼續看下去。你越看越有興趣,畢竟你喜歡看電影,而電影預告片本來就是設計來吸引人的,一切都是那麼合理。
等到真正電影要開始播放了,這時你開始有點三心二意了,剛才那部終極魔鬼奇航好像更吸引人,那部白癡喜劇好像也是超爆笑的,好像應該看那部才對。這時雖然你自己不願意承認,但是似乎有點開始後悔了,好像應該把預算花在別部電影上,今天先做點別的休閒才對。
但是沒辦法了,你已經買票了,做出了承諾,要把往後的兩個小時交給這部你已經不是那麼確定是你現在最想看的電影了。
這就好像你選了一個你愛的女孩要結婚了。但是在結婚前,主持人先開始介紹左邊這位 A 小姐美麗大方,年薪五百多萬,她說想要認識你。右邊這位B小姐,不但笑容可愛、幽默風趣,還燒得一手好菜,她問你有沒有興趣明天晚上吃她的料理。C 小姐身材火辣、熱情如火,她順著主持人的話,跳了一小段熱舞給你看,然後塞了一張紙條給你,上面有她的電話號碼。喔,時間到了,主持人這時開始問,你願意娶這個女人嗎?不論貧窮、疾病、困苦,都不離不棄,都一生相隨,直至死亡嗎?
你可能會真的開始認真思考他問的這個問題。等等,你說的疾病是指哪些?貧窮到我欠一大筆債,要被人砍死了,那個年薪五百萬的願意幫我還債算不算?直到死亡是說誰死?
又好像你買了車之後,推銷員在交車前說,謝謝你買這部車,在給你車之前,先看看我們三個月後會推出的新車款吧,那部車性能更好更便宜喔。另外一款外型更酷,你的這部車當然還不錯,不過三個月後,哼哼,一比就落伍了。還有還有,另外一部車配有最新的娛樂系統喔。
當你拿到車的時候,感覺似乎已經不是那麼新了。
結婚、買車的時候不會這樣,你去餐廳點菜、買衣服的時候也不會這樣,為什麼電影院會這樣亂搞?
應該是一開始先播放工作人員名單。啊,原來某某某也有參與這部片的製作啊!OOO 的配樂,好期待啊。XXX 已經好久沒有演戲了呢。就算原本沒有那麼想看,但是看到這部片原來這麼多的人的辛苦成果,多少也會有些期待的心情吧。
當電影播放完後,當大家感覺電影很精彩,意猶未竟,感嘆這麼好看的電影以後再也看不到的話,怎麼辦?這時才順勢推出一堆電影預告,告訴大家下次來還可以看些什麼。
這樣才對吧。

2007年8月25日 星期六

遠看林志玲,近看像國父

這個是我合成的,遠看林志玲,近看變國父。隨螢幕、視力的不同,每個人看到的效果可能不一樣。原則上是遠看、瞇瞇眼會變成林志玲,近看、放大看會變成國父。
原理是參考 Oliva 的夢露/愛因斯坦。她那一派的東西,像是生氣/笑臉在 mind hacks 系列上也有介紹。

2007年8月17日 星期五

超能力筆記: 念力

之前提到的零的領域,其實有點籠統,因為我把很多不同的東西都算到這個動畫中的架空能力頭上了。這次把概念的範圍縮小,放在念力上。
先簡單介紹念立式什麼。這個詞原本是佛教用語,不過這裡是當做一般的用法,包含意志力、Telekinesis、Psychokinesis、願力。Telekinesis 的刻板印象就是超能力把湯匙弄彎這類的超能力,不過有這種移動物質的能力,光是把湯匙弄彎有點大材小用,通常湯匙不過適用來證明人類擁有心想事成能力的工具罷了,所以念力這個觀念和願力分不開。當然願力本身也是佛教用語,我還是用通俗的用法,類似於「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說的「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你完成」這樣的概念。
我最早有系統的看到這類概念,是從「信心的魔力」這本書。由於時間很久了,我也記得不是很清楚,應該就是 "The Magic of Believing" 這本書。這個概念算是挺常見的,像是隨便找到的這裡就是。但是心想事成這件事情與一般人的經驗矛盾,所以一般認為這種能力不存在,要不就有不少解釋,如這裡基本上認為一般人的念力很微弱,比方雖然「很多男的想跟林青霞或鍾楚紅跳脫衣舞?那這個念力匯集起來有多大的力量?他們兩人是不是會到街上跳脫衣舞?理論上是完全成立,沒有錯,這是完全正確,在科學上也完全成立,這是一定的。」,但是「可是可能在五十年後,必須累積五十年的能量才能促成這件事情,這個能用才夠到這個成就,才能讓這個事情實現。」
好吧,我們就當作念力這回事是「理論上是完全成立,沒有錯,這是完全正確,在科學上也完全成立,這是一定的。」,只要你的心念堅決,真心渴望,事情就會發生。那一般人無法成功,原因真的像他說的那樣那樣嗎?
其實不是,原因是一般人不會發現自己其實不知道自己在想什麼。
舉個例子來說好了,桌上有一枝筆,現在你想要試試看,用念力讓筆移動。房間中有燈,你想要用念力來控制燈開關。結果,你發現筆沒有動,燈也沒有開關。不要忘了,前提是你要真的很想,「真心渴望」才行。
好的,你重來一遍,「真心渴望」,很努力的又試了一次:「我真的希望筆移動」、「真的希望燈打開」。筆還是沒動、燈還是沒開。為什麼?
因為你沒有真心渴望。如果你真的很想筆移動,那你為什麼不用手去動筆?不走過去開燈?好吧,改成我真的希望「不用手碰,筆就移動」。筆還是沒動。如果你真的希望筆能不用手碰就會動,你應該會用腳去動。改成「不能用手腳,筆移動」,那你可以吹氣讓筆移動。如果你真的很想要「不能用手腳,筆移動」,我想你一瞬間就會吹氣來移動筆了。同樣的,開燈也是一樣。不能動手腳,你會想到要叫人。這樣下去,就算不是沒完沒了,很快你會不能完整的念出你的願望。
好吧,有些聰明的孩子可能會想到說,那我想「我全身都不動,但是筆還是會動」不就行了?但是什麼叫做全身都不動?心臟也不動,血液也不動嗎?你真的會想要這樣嗎?什麼叫做筆會動,一個小時之後動是不是動?筆跟著地球在太空中繞著太陽轉動,算不算動?你會發現,要說清楚一個願望,是很不簡單的。所以才會有許多「Be careful what you wish for」這種故事。
但這個只是「你不知道你在想什麼」的一個面相。電影王牌天神二中,主角的妻子希望丈夫能夠多親近家人,不要放那麼多時間在工作上。但是劇情轉到丈夫留在家裏和小孩一起建造方舟時,妻子反而害怕跑掉了,因為丈夫看起來精神有問題。這個例子點出了幾個不同的面。一個是之前講的沒把願望說清楚。第二點,她其實希望的是丈夫又有錢、又有事業地位、又能多陪小孩。但是她沒有意識到這個願望其實是自相矛盾的。有成功的事業是要有代價的,至少他比需花不少時時間和精力在工作上,相對花在親近家人的時間上就變少了。也難免會有些緊急事件要處理,畢竟一個重要的人的定義就是被需要的人。當然也有可能不用做很多事情就能有很多錢。但是這樣的人要不就是很低調,要不然就會被嫉妒,總之,不太容易有很高地位。所以很難有閒、有地位、又有錢。很多情形下,我們的願望的矛盾程度比上面說的還大。
第三個面向,是她沒有意識到她的願望已經實現。一般人其實不知道自己真正在想什麼。一個笑話如下
下了一場非常大的雨,洪水開始淹沒城市,一個神父在教堂 裡祈禱, 眼看洪水已經淹到他的身體了,突然一個救生員駕著小艇跟 神父說:「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 的!!」
過了不久,洪水已經淹過神父的頭了,神父只好勉強站在桌 子上。
這時又一個警察開著小艇跟神父說:「神父!快!快上來! 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的!!」
神父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信上帝會來救我 的!!」
又過了一會兒,洪水已經把教堂淹沒了,神父只好抓著教堂 頂端的十字架。一架直昇機緩緩飛過來,丟下繩梯之後, 飛行員大叫:「神父!快!快上來!不然洪水會把你淹死 的!!」
神父還是意志很堅定的說:「不!我要守著我的殿堂!我深 信上帝會來救我的!!」最後,神父就被淹死了...
神父上了天堂後,見了上帝就很生氣的問:「你是怎麼搞的 呀?這樣你的子民還會相信你嗎?」
上帝說:「你到底想怎麼樣嘛?我已經派了兩艘小艇和一架 直昇機去救你了,難道你要航空母艦你才坐呀?」
拿移動筆這件事情來說,即使你真的把所有規則都想清楚了,你真的想要、渴望、需要不用手碰筆就能移動嗎?你有什麼理由要渴望這件事情?其實你希望的是能夠驗證是否有念力這件事情。但是你真的想要驗證念力這件事情嗎?或者說你為什麼想要做這件事情?想必念力對你是有好處的吧。你想要用念力來達成一些事情。一直朝原因背後的原因追下去,才會發現自己渴望什麼。
念力這個東西到底是不是真的?當你真的渴望想知道答案,你就會知道答案。

2007年8月3日 星期五

不存在的女兒

這是一本小說,原名是 The memory's keeper's daughter
先引他的簡介:
故事從一個大風雪的夜晚開始。醫生大衛親自為妻子諾拉接生,卻發現雙胞胎之一的女嬰患有唐氏症。為了不讓妻子面對新生女兒為心智障礙的悲劇,大衛以善意的謊言矇騙諾拉女兒已夭折,誰知這個決定從此讓整個家庭變了樣。
太太諾拉無法走出失去骨肉的陰影,開始酗酒、外遇,只為了麻木自己都說不清的失落,獨子保羅則得不斷和雙胞胎妹妹的幽靈糾纏,換取父母的一點注意。大衛滿心愧疚不能言說,於是一頭栽進攝影,到處拍攝女嬰、女孩、少女,彷彿要為遠方的女兒留下成長記錄。
但是當年在場的護士卡洛琳並沒有按照大衛要求將小女嬰送到安養機構。在開車離去的途中,這位暗戀大衛的護士決定獨自把女嬰養大。她搬到另一個城市,隱姓埋名靠各式各樣的兼差賺取生活費,用一己之力對抗不合理的教育體制,為女兒打造出一個溫暖有愛的家。
這兩個家庭形成了明暗的強烈對比,活著的保羅和「死去」的菲比;物質生活無虞唯獨不能坦誠以對的醫師,困苦艱辛但每一分秒都真誠勇敢的單親媽媽。多年以後,當卡洛琳與大衛重逢,她對他說:「你逃過了很多心痛,但你也錯過了無數的喜樂。」
保守秘密的人,被欺瞞的人,渴求父母關愛的孩子,因沒有子女而感到虛空難受的父母,漂泊流浪的人,居住定所的人,書中每個人跟命運掙扎奮鬥著,用力背起人生苦難重擔……
簡介差不多就說出了故事的內容。這本小說能夠傳達出作者想要傳達想要傳答出的強烈情感。詳細的情形只能去閱讀這本書了。還是老話,如果作者想要傳達的東西,能夠被我用更短的幾個字寫出來,那麼這本書也沒有必要去讀了。書中作者用一些日常生活的片段,牽連出角色心中多年累積的矛盾與情感。
事實上呢,不但是故事,連一般正常看完這本書「標準」會有的感想,上面的簡介也寫得很清楚了。
所以我要表達是另外一方面的感想,雖然也許不是本書作者想傳達的重點。這個點其實在這本書裡面有重要的地位,至少對書裡面人來說,是很重要的。那就是什麼決定才是對、什麼是錯的,誰要負責。
裡面大致上的定調是大衛做了錯誤的決定,隱瞞真相,要送小孩到安養院,因為大衛一個錯誤的決定,造成了之後的悲劇。不過作者算是很有同理心的安排了大衛的成長背景,給了他一個做錯事的理由。
大衛的確對自己的選擇有所悔恨,但沒有勇氣去做另外的選擇。平心而論,其實責任並不完全是在大衛身上。護士卡洛琳沒有義務要聽從大衛的指示將小孩送走,她大可拒絕大衛的要求,但是她沒有。她可以告訴大衛的妻子諾拉真相,但她沒有。所以,她沒有立場責怪大衛送走小孩並且隱瞞的決定,因為她並不必然要成為幫凶。她如果認為某件事情是錯的,那她應該要去做對的事。當然她本來也想送回,但因為一些因素她還是做出了帶走小孩的決定,不管怎麼樣,終究,她還是做出了帶走小孩的選擇。再來,嚴格來說,事情的走向,其實並非往大衛決定的方向走,因為大衛的選擇是把小孩送到安養院,一個他知道、而且原本有認識的人的安養院。卡洛琳自己做出判斷,將小孩子帶走自己養。所以就定義上來說,這個決定應該算在卡洛琳的頭上,而非大衛。
原本放在安養院,大衛如果想的話,隨時有機會可以去看,可以很容易的去看,甚至看到療養院很糟的情形下,隨時有機會反悔。結果卡洛琳不但把小孩帶走,而且還不留下地址。
不過卡洛琳沒有任何反省或者悔恨,連被帶走小孩的大衛家人們,也在第一時間認為她是善心而正確的。
至於太太諾拉,當年她完全被蒙在鼓裡,所以當然沒有責任。但是後來她雖然不斷外遇,卻還是沒有受到太多自我良心的譴責,因為她說大衛心理有一座牆,難以讓人接近。
當然因為心靈空虛,向外尋求性愛慰藉這件事情是否合乎邏輯,不重要,因為這些都是為了故事衝突做的安排設計。只是就結果而論,似乎變成會自我反省悔恨的人,就比較該死一點。反正既然連你自己都認為自己錯了,那我們把所有的錯都怪在你身上就行了。
所以大衛沒有去怪他的妹妹早死。雖然羞愧,但也不怪他小時候家裏沒錢。反觀卡洛琳自己決定帶走小孩,卻怪大衛想把小孩送去安養院。諾拉外遇也怪大衛。
其實這類情節還挺常見的,像是美食偵探二有一集金田一沒有見義勇為,幫助被欺負的同學,所以他的小女朋友覺得他很懦弱,看不起他,卻沒想到自己不也一樣有機會見義勇為而不為?更何況金田一比他的小女朋友還要矮小。但可想而知,後來當然是金田一改過向善,見義勇為,雖然被揍了一頓(贏得美人心)。
我想這是個很難突破的盲點吧。每個人無可避免的用自己的主觀來判斷對錯和責任。
這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吧,是怎樣就是怎樣,就這樣發生了。

2007年8月2日 星期四

演化獎勵生產力....某方面來說

...
以上是一部不太成功的電影 Idiocracy 的開場。這部電影其實站在開場這個說法,加上老科幻片 Buck Rogers In The 25th Century(惡搞、致敬、諧仿)。這部影集早年也在台灣播過,主要也是說 20 世紀的人到 25 世紀去解救有點退化的未來人。這種公式還挺常見的,某處的平凡人,到了另外一處則成了奇人,像是超人、FarscapeEureka,還有很多回到過去、跑道幻境之類的奇幻故事。
回到開頭提出的論點,這個論點當然並不太新鮮,不算太久前我就聽過某大學老師站在類似的論點講話。
這個現象跟很多人的經驗符合,學術上也有一些研究可以佐證,性行為與智能這篇也提出一些數據和文獻,主要是說明 IQ 高或低的人開始性行為的時間比較晚,性行為比較早的,主要集中在IQ中間偏低的人。
簡單的說就是當人類變成有(物資)生產力的人來保障有(後代)生產力的人的情形之下,後者會慢慢取得數量上得優勢。
當然上面所提到的研究結果,嚴格來說是IQ在中間偏低的青少年,回答有過性行為的比例比較高。所以可能原因是 IQ 高的人覺得沒有必要說謊,IQ 低的人不知道要說謊。有點類似「太上忘情、太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的感覺。這句話是古人說的,一般的看法是情比性的層級要高一點,所以這也許已經代表了我們已經比古代人要低級一點了,現在人看的音樂劇、電視劇,古代的人可能覺得只是 jackass 等級的。古代人可是聽歌劇、京劇的。
這樣講其實有點武斷,比來比去也許只是看誰比較會說謊。比方這個研究的研究者,就認為一般公認的「男人性感,女人感性」是沒有根據的說法。
回到那個「有(物資)生產力的人來保障有(後代)生產力的人」的觀點。大學老師或者研究者算不算有生產力的人呢?當然是,只是生產的東西是技術和知識,這些產生出來的技術和知識,可以間接產生物資;因為有人生產技術和知識,所以現在的城市中普通人過得比三千年前的國王還要舒適。但話又說回來有些知識比另外一些更間接一點,但是不管怎麼樣,都是間接的。生產知識的人的生存條件,還是那些生產物資的人提供的。某種意義上來說,生產知識的人來批評生產後代的人有點站不住腳。生產後代的人,也是生產了「人力」這種資源,雖然大量生產也許不見得能保障品質,但畢竟還是有貢獻。就像生產出來的知識一樣,多一個人,就多一分潛力。
這樣說起來,也許只有生產食物的人才有資格做出這樣的批評。不過農夫也會冷,也會想要吃肉,所以他願意和蓋房子、養豬、賣衣服的人交換物資。這樣,這些人也算是有資格了。
賣衣服的人有時也會無聊,願意和提供音樂的人交換。這樣連下去,其實又可以連到那些生產知識以及生產後代的人了。
總之其實就是這樣,也許真的人類會弱智化,也許五百年太短,那就五千或一萬年。也許沒那麼嚴重。也許到某個程度就直接滅亡也說不定。總之就是這樣,覺得不滿意這樣的結果,那可以努力嘗試去改變。但其實沒有人有力量能改變這種潮流的,而且也很公平,反正沒有人能活到那麼久。
假設你能活到那麼久,因為你那麼聰明,那麼未來就有聰明人了,所以這種現象就不會發生了。
上面提到的 Eureka,算是一種反過來的狀況。一個普通人,跑去一個充滿高 IQ 科學天才的小鎮。這個普通人用他的 street smart 來解決很多高 IQ 的人不能解決的問題。雖然可以看成有點市井小民自嗨的幻想,但是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物以稀為貴,當然全世界只有一個廢物的時候,那個廢物還是不見得會貴的,稀不稀是相對於需求來說的。一個社會中當然不可能光是充滿科學家的,很明顯的科學家無法滿足所有人類的需求。只是小鎮裡面連餐廳老闆都要是個 Geek,有點太誇張了。在這種誇張的環境之下,普通人自然會變成英雄。